利川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網)
【民族】利川古稱“蠻獠雜處”“蠻夷雜處”或“苗蠻雜處”之地,長期屬于少數民族集居區(qū)。從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后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羈縻州縣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開始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設屯置所,舉辦儒學,“文...
機構信息
地區(qū): 利川市
分類: 政府機構 > 人民政府
網址: 進入網上辦事大廳
工作時間: 8:30—12:00;14:30—17:30
電話: 0718-7282615
地址: 湖北省利川市龍船大道51號
詳細介紹

【人口】? 2021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9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994人。全市常住人口71.4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6270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32.83萬人,城鎮(zhèn)化率45.96%,比上年提高0.9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為7.27‰,人口死亡率為6.2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7‰。出生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111。

【民族】利川古稱“蠻獠雜處”“蠻夷雜處”或“苗蠻雜處”之地,長期屬于少數民族集居區(qū)。從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后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羈縻州縣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開始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設屯置所,舉辦儒學,“文武相維,土流間用”。至明末,境內有支羅、官渡、朱砂、馬橋、木棧、孫家、九渡、三渡、忠孝、馬道、松木、元里、中壩、擂鼓、太平等屯10余處,逐漸沖破長期形成的“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禁錮。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羅土司黃中反明被平,改流置支羅所。明萬歷十四年(1586),龍陽垌土司歸流,編籍萬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內所存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五土司全部改土歸流,次年置利川縣。至此,結束境內土司制度的歷史。以上重大政治變革及所發(fā)生的重大戰(zhàn)事,不同程度地促進境內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同時,也使境內的民族構成發(fā)生變化。民國時期,境內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業(yè)已形成。長期居住在境內的少數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為主,舊時統稱為“本地人”或自稱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范圍內保持著自己的一些民族風俗和習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所制定的各項民族政策,1956年10月,國務院批準認定土家族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有關部門和單位并于1958年、1980年、1982年先后在境內進行三次民族成分調查。境內長期居住著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藏族、畬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滿族等11個民族。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截至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75067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654094人相比,增加96576人,增長14.76%,年平均增長率為1.39%。全市共有家庭戶248696 戶,集體戶6922戶,家庭戶人口為714178人,集體戶人口為3649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少0.22人。少數民族47.2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63.0%,其中,土家族41.86萬人,占55.8%;苗族4.75萬人,占6.3%;蒙古族0.20萬人,占0.3%;其他少數民族0.48萬人,占0.6%。

機構地圖
辦事大廳
恩施政務服務網入口

恩施政務服務網入口

(查看詳細信息)
辦事機構
利川市稅務局

利川市稅務局

(查看詳細信息)
利川市政務服務中心

利川市政務服務中心

(查看詳細信息)
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查看詳細信息)
利川市教育局

利川市教育局

(查看詳細信息)
利川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利川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查看詳細信息)
利川市醫(yī)療保障局

利川市醫(yī)療保障局

(查看詳細信息)
利川市衛(wèi)生健康局

利川市衛(wèi)生健康局

(查看詳細信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