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 | 昌黎縣 |
分類: | 政府機構 > 人民政府 |
網(wǎng)址: | 進入網(wǎng)上辦事大廳 |
工作時間: | 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30—5:30(夏季2:30—5:30); |
電話: | 0335-2024402 |
地址: | 秦皇島市昌黎縣市民中心8樓;,郵政編碼:066600。 |
昌黎縣歷史悠久。位于昌黎鎮(zhèn)渟泗澗村西北晾甲山南麓兩級階地的渟泗澗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fā)掘,表明在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今昌黎縣域便有人類勞動、生息。位于兩山鄉(xiāng)后兩山村東北杏黃山東麓的杏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fā)掘,表明四五千年前出現(xiàn)了經(jīng)營原始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的聚落。
昌黎區(qū)域夏禹時屬冀州。
商湯十八年(前1600年),孤竹國建立,今昌黎縣域?qū)俟轮駠?/span>
西周時期至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初始,縣域仍屬孤竹國。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孤竹國亡,縣域?qū)傺鄧?/span>
戰(zhàn)國時期,縣域?qū)傺鄧|西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國滅掉燕國,縣域改屬秦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國最后滅齊國,實現(xiàn)天下統(tǒng)一,秦朝“廢分封、設郡縣”,縣域?qū)龠|西郡陽樂縣。
西漢初年,實行郡國并行制。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國103個郡、國分屬13個刺史部(監(jiān)察區(qū))??h域始設縣級政區(qū)建制——絫縣,縣治位于今泥井鎮(zhèn)小莊村附近,絫縣屬幽州刺史部遼西郡。
東漢時期,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初年,絫縣并入臨渝縣,縣域?qū)儆闹荩ㄓ也⒅荩┻|西郡臨渝縣。
三國時期,縣域?qū)傥簢?。魏國,沿襲東漢的州郡縣三級制,縣域?qū)儆闹葸|西郡臨渝縣。
西晉時期,承襲州郡縣三級制,縣域?qū)儆闹葸|西郡海陽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縣域先后分屬鮮卑、段氏建立的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在地方行政管理上沿襲中原王朝實行的州郡縣三級區(qū)劃,縣域?qū)儆闹葸|西郡海陽縣。
南北朝時期,縣域先后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的平州遼西郡肥如縣。北齊武平五年(574),遼西郡并入北平郡,縣域?qū)俦逼娇し嗜缈h。北周建德六年(577),武帝宇文邕率軍滅掉北齊,統(tǒng)一北方,縣域仍屬北平郡肥如縣。隋文帝楊堅基本統(tǒng)一天下后,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h域?qū)倨街莘嗜缈h。開皇六年(586),肥如縣并入新昌縣,縣域?qū)傩虏h。開皇十八年,新昌縣更名為盧龍縣。大業(yè)元年(605),隋煬帝楊廣將州改為郡,實行郡縣兩級制,平州被改稱北平郡。
唐武德初年(618),唐王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朝廷析盧龍縣置臨渝縣,縣域?qū)俦逼娇づR渝縣。二年,將郡改稱州,地方行政建制實行州縣兩級制,縣域?qū)倨街菖R渝縣。七年,臨渝縣廢,縣域復歸平州盧龍縣。貞觀元年(627),根據(jù)山川形勢,將天下分為10個“道”,按需要設監(jiān)察性的官吏協(xié)助中央監(jiān)管州級行政區(qū),平州屬河北道。貞觀十五年,臨渝縣復置,縣域又屬臨渝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臨渝縣改名為石城縣,縣域?qū)俑蟮氖强h。天寶元年(742),平州改稱北平郡。乾元元年(758),北平郡又改稱平州。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jù),縣域被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占據(jù)。唐末,朝廷失營州故地后,在今縣域僑置營州,州治位于今昌黎縣城一帶。但從政區(qū)劃分上,仍屬平州管轄。
五代后唐時,營州被契丹(契丹,神冊元年即916年建立,大同元年即947年改為遼)占據(jù)。遼朝地方行政建制分為道、府(州)、縣三級。州分為節(jié)度州和刺史州。有些州置屬州,屬州有的領縣。縣域隸屬南京道平州統(tǒng)轄的營州。遼天贊二年(923),遷定州俘戶在營州地僑置廣寧縣,其縣治與州治同城,均位于今昌黎縣城,廣寧縣隸屬營州。
金朝地方行政建制基本沿襲遼制,設路、府(州)、縣三級。金初,縣域?qū)僦卸悸窢I州廣寧縣?;式y(tǒng)二年(1142),營州廢,廣寧縣改屬平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金世宗以廣寧縣與當時的廣寧府(治今遼寧省北鎮(zhèn)市)重名為由,將廣寧縣改名為昌黎縣。
元朝沿襲金制,在全國設立中書省和行中書省,中書省、行中書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建制大體依次設為路、府、州、縣四級。太祖十年(1215),蒙古占據(jù)平州地,將平州改為興平府,昌黎縣隸之。中統(tǒng)元年(1260),興平府升為平灤路。至元二年(1265),撫寧縣、海山縣并入昌黎縣。翌年,復置撫寧縣、海山縣。至元四年,又撤銷撫寧縣、海山縣并入昌黎縣。至元七年,復置海山縣、撫寧縣,乃以海山縣、昌黎縣并入撫寧縣。至元九年,元廷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平灤路隸中書省。至元十一年,復置昌黎縣,昌黎縣改屬灤州,灤州隸屬中書省平灤路。大德四年(1300),因水患,平灤路更名為永平路,昌黎縣還屬更名后的永平路,永平路仍隸中書省。
明洪武初年,基本沿襲元朝的行省制,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昌黎縣屬山東行省永平路。洪武二年(1369)六月,明廷將省以下改路為府,永平路改稱平灤府。同年,設立北平行省,昌黎縣改隸北平行省平灤府。洪武四年三月,平灤府改稱永平府。洪武九年,明廷改北平行中書省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和直隸州,府以下有縣和屬州,各直隸州以下有縣,形成一個省府州縣四級制與省州縣三級制并存的大體格局。永樂元年(1403),永平府改隸北京行部。永樂十九年,永平府直隸京師。
清朝入主中原統(tǒng)一全國后,沿襲明制,劃山海關內(nèi)為18個行省,省以下設道、府、縣,昌黎縣屬直隸省永平道永平府??滴醢四辏?/span>1669),永平道治所遷通州后更名為通永道,永平府改隸通永道。
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建立,地方行政區(qū)劃沿襲清制,實行省、府、縣三級制。省、府之間設道,不過道系監(jiān)察區(qū),并不構成政區(qū)。昌黎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永平府。2月,中華民國臨時參議會議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4月,臨時政府由南京遷往北京,政權為北洋軍閥篡奪。翌年,北洋政府頒布《劃一令》,廢除府一級行政建制,永平府被撤銷,昌黎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1914年,渤海道改稱津海道。1924年,奉系軍閥控制北洋政府,原永平府轄縣劃歸奉天省管轄,昌黎縣亦屬之。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北伐取得勝利。同年12月,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廢除“道”一級建制,津海道被撤銷,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昌黎縣隸屬河北省。
1933年1月,日本侵略軍侵占熱河和冀東。5月,《塘沽協(xié)定》簽訂,冀東被劃為“非武裝區(qū)”。9月,南京國民政府在冀東設立薊密區(qū)、灤榆區(qū)兩個行政督察區(qū),昌黎縣隸屬灤榆區(qū)。1935年,日本侵略軍策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同年11月,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在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qū))成立。12月,改稱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昌黎縣縣長回省赴任,國民政府在昌黎的統(tǒng)治名存實亡。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9月河北省政府駐地保定陷落,省政府成為流亡政府。1941年,省政府曾奉令規(guī)劃行政建制,將全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qū),昌黎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1935年11月,在日本侵略軍扶植下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同年12月改稱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偽昌黎縣政府隸之;1938年1月,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并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建偽河北省公署,其行政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1940年5月,偽河北省下設保定、冀東等道,偽昌黎縣隸偽冀東道。1944年7月,偽冀東道改置為偽冀東特別區(qū),偽昌黎縣隸之。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偽政府解體。
1942年8月,中共晉察冀十三地委做出《關于河東工作的決定》。之后,昌黎縣山區(qū)、沿海、沿河及平原一些地區(qū)同灤東其他地區(qū)一樣,相繼被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開辟為敵后抗日游擊根據(jù)地,建立了抗日聯(lián)合縣。同年10月,遷盧撫昌聯(lián)合縣在昌黎、撫寧、遷安、盧龍四縣連境地區(qū)建立,隸屬晉察冀第十三專區(qū)。1943年7月,因臨撫凌青綏聯(lián)合縣抗日根據(jù)地不斷擴大,在昌黎、臨榆、撫寧3縣連接地區(qū)置臨撫昌聯(lián)合縣。同月,中共中央北方(晉察冀)分局撤銷十三地委和行署,組建中共冀熱邊特別委員會和冀熱邊特別區(qū)行政公署。冀熱邊特委和行署根據(jù)灤東抗日斗爭的發(fā)展情況,在灤東設立冀熱邊第三專區(qū),遷盧撫昌聯(lián)合縣、臨撫昌聯(lián)合縣隸之。8月,昌樂聯(lián)合縣在昌黎縣、樂亭縣連境地區(qū)建立,隸屬冀熱邊第四專區(qū)。1944年3月,冀熱邊區(qū)特委第三地委把臨撫昌聯(lián)合縣和遷盧撫昌聯(lián)合縣的鐵路以南地區(qū)劃出,組建撫昌聯(lián)合縣,仍隸冀熱邊第三專區(qū)。10月,遷盧撫昌聯(lián)合縣轄區(qū)的青龍河以西劃出,其改稱為盧撫昌聯(lián)合縣,其隸屬關系未變。1945年1月,晉察冀分局決定,冀熱邊第三專區(qū)更名為冀熱遼第十六專區(qū),盧撫昌聯(lián)合縣、臨撫昌聯(lián)合縣、撫昌聯(lián)合縣隸之。同月,隸屬原冀熱邊第四專區(qū)的昌樂聯(lián)合縣被撤銷。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南京國民政府于11月接管了昌黎縣城、北寧鐵路沿線及其重要集鎮(zhèn),在縣城建立昌黎縣公署,昌黎縣隸屬河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1948年9月,昌黎縣境全部解放,國民黨建立的政權解體。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灤東解放區(qū)撤銷原下設的聯(lián)合縣制,相繼恢復單縣制,仍屬冀熱遼第十六專區(qū)。同年10月,撤銷撫昌聯(lián)合縣成立昌黎縣。同月,昌黎縣民主政府在茹荷倉上村成立。1946年1月,冀熱遼第十六專區(qū)改稱冀東區(qū)第十六專區(qū)。5月,冀東區(qū)調(diào)整區(qū)劃,昌黎縣轉(zhuǎn)隸第十七專區(qū)更名的第十三專區(qū)。1947年5月,冀東區(qū)由晉察冀邊區(qū)劃歸東北解放區(qū),隸東北行政委員會。1948年9月,昌黎縣全境解放。11月,昌黎縣城關建立昌黎市,隸屬冀東區(qū)第十二專區(qū)。昌黎縣城關為冀東區(qū)第十二區(qū)專員公署駐地。1949年3月,冀東區(qū)調(diào)整區(qū)劃,第十二、十三專區(qū)被合并為第十二專區(qū)。同月,冀東區(qū)劃歸華北行政區(qū)。6月,昌黎市撤銷,并入昌黎縣。同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十二專區(qū)改稱唐山專區(qū),昌黎縣劃屬河北省唐山專區(qū),昌黎縣城為唐山專員公署駐地。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昌黎縣灤河南岸姜各莊地區(qū)被劃入樂亭縣境,西北部主要丘陵地帶劃屬盧龍縣。1958年4月,河北省對專區(qū)和地級市設置進行了調(diào)整,唐山專署駐地由昌黎縣城遷至唐山市。11月,撤銷撫寧縣、盧龍縣建制,撫寧縣洋河以西、盧龍縣青龍河以南區(qū)域并入昌黎縣。
1960年4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唐山專區(qū),成立省直接領導的唐山市,昌黎縣隸之。1961年5月,國務院批準河北省恢復唐山等9個專區(qū)建制,昌黎縣復歸唐山專區(qū)管轄。6月,恢復撫寧縣、盧龍縣建制,兩縣原劃入昌黎縣管轄的區(qū)域重又劃出,昌黎縣恢復原建制。1970年,唐山專區(qū)改稱唐山地區(qū),昌黎縣隸之。1983年3月,唐山地區(qū)撤銷,秦皇島市改為省轄市,并實行市管縣體制,昌黎縣劃歸秦皇島市。1988年3月,昌黎縣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開放縣。2005年1月,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擴權縣。
【地理位置及面積】 昌黎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秦皇島市西南部。北緯39°22′~39°48′,東經(jīng)118°45′~119°20′。東瀕渤海,南挾灤河與樂亭縣接壤,西隔灤河與灤南縣、灤州市相望,北以武山為界與盧龍縣為鄰,東北與撫寧區(qū)毗連??h境東西長50.5公里,南北寬47.5公里。全縣總面積1212.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4.9公里,陸域界線長162.6公里。京山鐵路、205國道橫貫縣境,沿海高速昌黎有3個出口,北戴河國際機場坐落昌黎境內(nèi)。
縣政府駐地昌黎鎮(zhèn)西王莊村,碣石山南麓,北緯39°42′,東經(jīng)119°09′。西偏北距北京234公里(公路距離260公里),西南距石家莊438公里(公路距離531公里),東偏北距秦皇島市區(qū)44公里(公路距離48公里),北偏東距撫寧縣城22公里(公路距離25公里),西北偏西距盧龍縣城32公里(公路距離35公里),西偏北距灤州市區(qū)35公里(公路距離39公里),西南偏西距灤南縣城47公里(公路距離74公里),西南偏南距樂亭縣城38公里。
【行政區(qū)劃】 昌黎縣轄11鎮(zhèn)5鄉(xiāng)1區(qū),分別為昌黎鎮(zhèn)、安山鎮(zhèn)、龍家店鎮(zhèn)、靖安鎮(zhèn)、新集鎮(zhèn)、泥井鎮(zhèn)、大蒲河鎮(zhèn)、劉臺莊鎮(zhèn)、朱各莊鎮(zhèn)、茹荷鎮(zhèn)、荒佃莊鎮(zhèn)、馬坨店鄉(xiāng)、團林鄉(xiāng)、葛條港鄉(xiāng)、兩山鄉(xiāng)、十里鋪鄉(xiāng)、南區(qū)管理處。各鎮(zhèn)、鄉(xiāng)、區(qū)、辦事處下轄446個行政村(其中28個行政村由北戴河新區(qū)托管)和23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2021年,昌黎縣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完成337.2億元,同比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33億元,同比增長15.5%;規(guī)上工業(yè)增加值完成142.42億元,同比增長3%;固定資產(chǎn)投資完成93.98億元,同比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8.56億元,同比增長5%;進出口總額完成17.86億元,同比增長29.2%;實際利用外資完成6062萬美元,同比增長1525.2%;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38751元、20979元,同比增長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