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服務分類
發(fā)布者:小代時間:10-19
分類:資料下載 > 資質審批 > 人力資源 > 醫(yī)藥保健 > 環(huán)境保護 > 餐飲食品
相關資質:保健食品經營許可證
發(fā)布機構:新益為咨詢(重慶新益為企業(y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國民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及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導致了心血管病的發(fā)病人數(shù)持續(xù)增加。今后10 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shù)仍將快速增長。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xiāng)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45.01%,城市為42.61%。心血管病的疾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加強政府主導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緩。2012 年5 月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15 個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guī)劃》(2012~2015年),為以心血管病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提供了指導性意見,我們應當積極貫徹執(zhí)行。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 年以來每年組織心內科、心外科、神經內科、腎臟科、糖尿病科、流行病學、人群防治、衛(wèi)生經濟學和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等相關學科的專家編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旨在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提供技術指導與權威評價;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與策略提供技術決策依據(jù);為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信息交流平臺。
1 心血管病患病與死亡情況
1.1 心血管病患病情況
中國心血管?。–VD)患病率處于持續(xù)上升階段。推算CVD 現(xiàn)患人數(shù)2.9 億,其中腦卒中1 300 萬,冠心病1 100 萬,心力衰竭450 萬,肺原性心臟病500 萬,風濕性心臟病250 萬,先天性心臟病200 萬。
2015 年6 月30 日國務院新聞辦發(fā)布《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1]:中國18 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根據(jù)2010 年第六次全國
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測算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shù)為2.7 億。
1.2 心血管病死亡情況[2]
2015 年CVD 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腫瘤及其他疾?。▓D1, 2)。農村CVD 死亡率從2009 年起超過并持續(xù)高于城市水平(圖3)。
2015 年農村CVD 死亡率為298.42/10 萬,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44.79/10 萬,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53.63/10 萬;城市CVD 死亡率為264.84/10 萬,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36.61/10 萬,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28.23/10 萬。
城鄉(xiāng)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CVD 占首位。2015 年農村、城市CVD 分別占死因的45.01% 和42.61%(圖4)。每5 例死亡中就有2 例死于CVD。
中國CDC 采用全球疾病負擔2013(GBD2013)的研究方法,系統(tǒng)分析各省人口學和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3]。1990 年,16 個省的首要死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產并發(fā)癥,15 個省為腦血管疾病。至2013年,首要死因有27 個省是腦血管疾病,5 個省是缺血性心臟病(IHD)。2013 年我國年齡標化的CVD 死亡率較1990 年降低21%。腦血管病是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缺血性卒中死亡率上升了28.8%,而出血性卒中死亡率則下降了37.7%。盡管2013 年較1990 年年齡標化的CVD 死亡率下降,但由于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等因素影響,CVD 死亡的絕對數(shù)字仍在快速上升,2013 年較1990 年增加了46%。其中,IHD 死亡人數(shù)增加了90.9%,腦血管病死亡人數(shù)增加了47.7%。
2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2.1 高血壓
高血壓患病率: 中國在1958~1959 年、1979~1980 年、1991 年和2002 年進行過4 次全國范圍內的高血壓抽樣調查,15 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分別為5.1%、7.7%、13.6% 和17.6%,總體呈上升趨勢[4]。2015 年6月30 日國務院新聞辦發(fā)布2012 年國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調查報告,中國18 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城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6.8%,農村為23.5%;城、鄉(xiāng)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均為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根據(jù)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測算高血壓患病人數(shù)為2.7 億。
正常高值血壓:1991~2011 年間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CHNS)在我國9 個?。?011 年增至12 個省)對18 歲及以上成年人進行了8 次橫斷面調查,血壓正常高值年齡標化的檢出率從1991 年的23.9% 增加到2011 年的33.6%,2006 年前呈明顯上升趨勢,2006~2011 年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
人群血壓水平:1991~2011 年人群血壓水平呈上升趨勢,男性和女性年齡調整后血壓均值分別從1991 年的121.4/77.9 mmHg(1 mmHg=0.133 kPa)和118.8/75.7 mmHg 上升至2011 年的126.2/80.9 mmHg和123.2/78.0mmHg。
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2002 年全國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國18 歲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30.2%、24.7%和6.1%。《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調查,2012 年18 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明顯增高,分別為46.5%、41.1%和13.8%[1]。
1991~2009 年CHNS 顯示,少年兒童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從1991 年的7.1% 上升到2009 年的13.8%,年均上升率為0.47%。不同年齡、性別兒童的血壓水平均呈上升趨勢。2010 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19 萬余名7~17 歲漢族學齡兒童血壓結果顯示:2010 年中國兒童高血壓患病率為14.5%(男生16.1%, 女生12.9%),且不同性別的高血壓患病率均隨年齡呈上升趨勢[6]。
高血壓兒童較血壓正常兒童在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壓并發(fā)生心血管重構,患病風險分別是血壓正常兒童的2.1 倍和1.5 倍。
2.2 吸煙
自1984 年以來,中國男性一直屬于世界上吸煙率最高的人群之一。男性吸煙率1984 年為63%;1996~2010 年間均超過50%。但自1996 年以后,15歲及以上男性現(xiàn)在吸煙率呈下降趨勢。2002~2010年,標化現(xiàn)在吸煙率年均下降幅度為0.08%[7]。
2015 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男性吸煙率仍處于高水平,15 歲及以上成人的標化現(xiàn)在吸煙率為27.7%,男性為52.1%,女性為2.7%,與2010 年比較變化不大。但是由于人口增長、老齡化等因素影響,按照2014 年底全國人口數(shù)據(jù)進行推算,5 年間現(xiàn)在吸煙者人數(shù)增加了1 500 萬,從2010 年的3.01 億增長到2015 年的3.16 億。2015 年現(xiàn)在吸卷煙者日平均吸煙15.2 支,較2010 年增加了1 支[7]。
中國青少年吸煙狀況:2014 年完成的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國青少年的現(xiàn)在煙草使用率為6.9%。男生(11.2%)高于女生(2.2%);農村(7.8%)高于城市(4.8%)。在現(xiàn)在吸煙者中,嘗試過戒煙的比例為71.8%。
據(jù)2010 年全球成人煙草調查(GATS)- 中國項目調查結果,2010 年在所有非吸煙者中二手煙的暴露比例為72.4%,估計有7.38 億不吸煙的中國人遭受二手煙的危害。但與2010 年相比,2015 年在室內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煙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煙暴露情況有所改善。
1996 年以來,中國15 歲以上人群的戒煙率略有上升, 從1996 年的9.4% 上升至2010 年的16.9%。2010 年中國城市人群戒煙研究顯示,城市15 歲及以上人群的戒煙率和考慮戒煙率為10.1% 和45.5%。2015 年時,在所有曾經和現(xiàn)在吸煙者中,18.7% 的吸煙者處于不吸煙的狀態(tài)。
吸煙歸因疾病負擔:利用2010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分析4 類疾?。ㄐ哪X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性疾病、糖尿病等慢性?。w因于吸煙的疾病負擔。結果顯示,2010 年歸因于吸煙的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為3000 萬人年,占總負擔的9.5%,男性歸因于吸煙的疾病負擔主要來自主動吸煙,其DALY 為2119 萬人年,占吸煙行為的93.3%;而女性DALY 為223 萬人年,30.3% 是來自于被動吸煙。與1990 年相比,2010 年男性歸因于吸煙的疾病負擔DALY 增加了27.1%,雖然被動吸煙所致的DALY 下降了61.2%,但主動吸煙所致的DALY 未減反而增加了51.8%;而女性歸因于吸煙的DALY下降了30.2%。研究說明中國歸因于吸煙這一慢性病主要行為危險因素的疾病負擔較重,且在男性中增長迅速[8]。
2.3 血脂異常
2010 年中國慢性病監(jiān)測研究報告了中國31 ?。ㄊ小⒆灾螀^(qū))≥ 18 歲人群的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較2002 年明顯增高。TC 水平男性為 4.06 mmol/L,女性為4.03 mmol/L;TG 水平男性為1.45 mmol/L,女性為1.21 mmol/L[9]。
2010 年中國慢性病監(jiān)測研究,TC 升高(TC ≥ 6.22 mmol/L)的患病率男性為3.4%,女性為3.2%, TG 升高(TG ≥ 2.26 mmol/L)的患病率男性為13.8%,女性為8.6%。2012 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結果,TC 升高(TC ≥ 6.22 mmol/L)的患病率男性為4.7%,女性為5.1%;TG 升高(TG ≥ 2.26 mmol/L)的患病率男性為16.7%,女性為9.8%,均較2010 年顯著升高,且均為城市高于
農村[1]。
2002 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兒童青少年(3~17.9 歲)TC 升高(TC ≥ 220 mg/dl或5.72 mmol/L)的患病率為0.8%(城市1.4%,農村0.6%);TG 升高(TG ≥ 150 mg/dl 或1.70 mmol/L)的患病率為2.8%(城市2.5%,農村2.9%)。
2007~2008 年中國糖尿病和代謝異常研究[10] 調查了20 歲以上人群高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TC ≥ 6.22 mmol/L 者男、女的患病率分別為8.7% 和9.3%,知曉率分別為27.6% 和20.7%,治療率分別為21.4% 和14.0%,控制率分別為18.3% 和11.2%,治療控制率分別為88.1% 和78.4%。
2011 年中國血脂異常患者管理和膽固醇達標情況調查顯示,39% 的血脂異?;颊呓邮芙抵委?,其中大多數(shù)使用他汀類藥物。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達標率為25.8%,心血管危險分層為高危和極高危者達標率分別為19.9% 和21.1%。2012年血脂異常國際研究- 中國(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治療率為88.9%。接受調脂藥物治療的患者,38.5% 未達到LDL-C 目標值,且心血管病危險分層較高組不達標率較高[11]。
2.4 糖尿病
糖尿病患病率:2013 年9 月發(fā)表的2010 年中國慢性病調查數(shù)據(jù)[12],根據(jù)既往診斷糖尿病和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檢測結果,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如果同時參考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則糖尿病患病率為11.6%。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都是城市高于農村。糖尿病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年齡小于60 歲男性高于女性,年齡大于60 歲女性高于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超重肥胖而增加。
糖尿病防治:我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是世界上開展最早、歷時最長的生活方式干預預防糖尿病的研究[13]。大慶糖尿病研究20 年跟蹤隨訪的結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預組在積極干預的6 年期間,糖尿病發(fā)病率降低了51%;在20 年的隨訪中,干預組糖尿病發(fā)病率比對照組降低43%,干預組發(fā)生糖尿病比對照組平均晚3.6 年,生活方式干預還使嚴重的視網膜病變風險下降47%。6 年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降低了23 年間CVD 死亡率,CVD 死亡降低41%,全因死亡降低29%,新發(fā)糖尿病風險降低45%。
大慶糖尿病研究比較了新診斷糖尿病患者(NDM)和糖耐量正常人群的CVD 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在23 年隨訪期間,56.5% 的NDM 和20.3% 的糖耐量正常者死亡。CVD 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別有47.5% 的男性和49.7% 的女性死于CVD,且其中大約一半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NDM 的全因死亡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 倍,NDM 男、女的CVD死亡風險分別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5 倍和6.9 倍。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備軍,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5%~10% 的速度發(fā)展為糖尿病。我國目前糖尿病前期者至少有1.48 億。 糖耐量減低(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44.44%及20.00%)均顯著高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29.59% 及7.52%)。但IGT 者數(shù)年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減少長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IGT 干預組為37.84% 及12.53%)[14]。
3B 研究入選了104 家醫(yī)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25 817 例,調查顯示72.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和(或)血脂異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綜合達標率只有5.6%[15]。
2.5 超重/ 肥胖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結果表明,2012年18 歲及以上居民的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與2002 年相比分別上升了7.3% 和4.8%;2012 年農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雖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
在我國九個省市人群進行的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CHNS)對人群的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進行了長期監(jiān)測,近20 年來多次橫斷面調查(每次調查均超過5千人)資料顯示,人群超重、肥胖率呈持續(xù)的上升趨勢,2011 年20 歲及以上人群年齡標化超重+ 肥胖率(BMI ≥ 24.0 kg/m2)達到42.3%,中心性肥胖率(男性腰圍≥ 90 cm,女性腰圍≥ 80 cm)達到44.0%。
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顯增加, 2012 年中國6 歲以下城鄉(xiāng)兒童的超重率(8.4%)和肥胖率(3.1%)較2002 年(6.5% 和2.7%)明顯升高;2012 年7~17 歲城鄉(xiāng)兒童超重率(9.6%)和肥胖率(6.2%)較2002 年(4.5% 和2.1%)明顯升高。
2.6 體力活動不足
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1991~2011 年18~60 歲居民體力活動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職業(yè)活動下降最為明顯,男性職業(yè)活動從1991 年的382 代謝當量-h(MET-h)/ 周降至2011 年的264MET-h/ 周(下降31%),女性則從420 MET-h/ 周降至243 MET-h/ 周(下降42%);體育鍛煉仍很低,2011 年男性不足7 MET-h/ 周,女性不足3 MET-h/ 周。
2014 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結果表明,我國20~59 歲人群休閑時間體力活動達標率(每周中等強度鍛煉150min 或高強度鍛煉75 min)為22.8%,與前幾次調查相比有小幅增加,但靜態(tài)心率、最大肺活量、坐位體前屈 、握力和單腿站立時間的身體體質指標仍有下降趨勢。
2014 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為33.9%(含兒童青少年),比2007 年增加了5.7%。20~49歲的青壯年人群的鍛煉率仍然偏低。2011 年一項研究對中國10 城市9 901 名11~18歲青少年進行了調查,學生體力活動達標率僅19.9%,體力活動缺乏和不足的學生各占40.0% 左右。
2.7 不合理膳食
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顯示,居民總能量攝入呈下降趨勢,但一些膳食特點明顯不利于CVD 的預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減少,脂肪供能比過高,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量明顯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量仍然較低。膳食鈉攝入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但2012年膳食鈉的攝入量仍然很高,折合成食鹽的量為14.5g/d,高于推薦的攝入量(中國:6 g/d,世界衛(wèi)生組織:5 g/d)一倍以上;膳食鉀攝入量有增加的趨勢,但仍低于指南推薦的2g/d 的水平。
2012 年我國18 歲及以上居民人均年酒精攝入量為3.0 L,其中男性平均為5.6 L,女性為0.3 L,農村居民(男性:6.0 L/ 年,女性:0.4 L/ 年)高于城市居民(男性:5.1 L/ 年,女性:0.3 L/ 年),50~59 歲年齡組酒精攝入量高于其他年齡組。
2.8 代謝綜合征
2002 年CHNS 表明,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和美國ATP Ⅲ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中國18 歲以上成人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分別為6.6% 和13.8%。
2.9 大氣污染
近年來研究顯示顆粒物(PM)大氣污染是CVD的危險因素,尤其是細顆粒物(PM2.5)被認為是PM中最主要的致病成分,與CVD 的關聯(lián)更為密切。分析多個城市大氣日均PM2.5、SO2、氮氧化物(NOx)濃度、總懸浮顆粒濃度數(shù)據(jù)和當?shù)丶膊〖八酪虮O(jiān)測數(shù)據(jù)的結果表明,PM2.5、SO2、NOx 濃度、總懸浮顆粒濃度與CVD 發(fā)病、死亡有正關聯(lián)。北京市2010 年至2012 年日平均PM2.5 濃度為96.2 μg/m3,該濃度每增加10 μg/m3,當日的IHD 發(fā)病增加0.27%。PM2.5 濃度對IHD 發(fā)病的作用還存在滯后效應,表現(xiàn)為暴露于高水平PM2.5 后的1、2 和3 天仍然會觀察到IHD 發(fā)病的升高[16]。65 歲以上老年人群對PM2.5更敏感。
有研究顯示大氣污染長期作用對CVD 的影響更大。在中國高血壓調查及其隨訪研究中,對基線大氣顆粒物暴露水平與70 947 例隊列人群長期(1991 年至2000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基線大氣顆粒物暴露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間存在關聯(lián);總懸浮顆粒濃度、SO2 和NOx每增加10 μg/m3,CVD 死亡分別增加0.9%(95%CI:0.3%,1.5%)、3.2%(95%CI: 2.3%,4.0%)和2.3%(95%CI:0.6%,4.1%)[17]。
3 心血管病
3.1 腦血管病
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開始于1993 年,每五年開展1 次。結果顯示,1993~2013 年期間,我國腦血管病患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2013 年的第五次調查顯示,城市腦血管病患病率(12.1‰)有所下降,農村(12.3‰)仍呈明顯的上升(圖5)。
根據(jù)《中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18],2003~2015 年中國腦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2015 年城市居民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28.23/10 萬,其中腦出血52.09/10 萬,腦梗死41.82/10 萬。農村居民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53.63/10 萬,其中腦出血72.26/10 萬,腦梗死46.99/10 萬。據(jù)此,依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2015 年死于腦血管病的城鎮(zhèn)居民為85.36 萬人, 農村居民103.49 萬人??傮w上看農村地區(qū)腦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區(qū)(圖6)。
3.2 冠心病
冠心病死亡率:根據(jù)《2016 年中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2], 2015 年中國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為110.67/10 萬, 農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為110.91/10 萬, 與上一年(110.5/10 萬、105.37/10 萬)相比略上升(圖7)??傮w上看農村地區(qū)冠心病死亡率略高于城市地區(qū),男性高于女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2002~2015 年AMI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tài)勢,從2005 年開始,AMI 死亡率呈現(xiàn)快速上升趨勢,農村地區(qū)AMI 死亡率不僅于2007 年、2009 年、2011 年數(shù)次超過城市地區(qū),而且于2012 年開始農村地區(qū)AMI 死亡率明顯升高,大幅超過城市平均水平(圖8)。
缺血性心臟病的患病率:2013 年中國第五次衛(wèi)生服務調查:城市調查地區(qū)15 歲及以上人口缺血性心臟病的患病率為12.3‰,農村調查地區(qū)為8.1‰,城鄉(xiāng)合計為10.2‰。60 歲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臟病患病率為27.8‰。以此數(shù)據(jù)為基礎,根據(jù)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2013 年中國大陸15 歲以上人口缺血性心臟病的患病人數(shù)約為11 396 104 人。
2007~2012 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和住院病死率變化趨勢[19]:通過從“北京市心血管病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獲取2007 年1 月1 日至2012 年12 月31 日主要出院診斷為冠心病的病例,分析冠心病住院率和住院病死率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2007 至2012年25 歲及以上北京市戶籍冠心病患者的年齡標化住院率為515.3/10 萬,6 年間年齡標化住院率升高43.0%。男性和女性的冠心病住院率均為45~54 歲年齡段上升幅度最大。同期冠心病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趨勢(P 0.001),年齡標化住院病死率從2007 年的3.3%下降至2012 年的2.2%,其中AMI 的年齡標化住院病死率從2007 年的11.3%下降至2012 年的8.5%。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PCI 網絡申報數(shù)據(jù),中國2010~2015 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病例數(shù)增長率趨于平穩(wěn)。2015 年大陸地區(qū)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總例數(shù)為567 583 例。我國平均每百萬人口有426.82 例患者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平均植入支架數(shù)基本保持在1.5 枚左右。介入指征及器械使用趨向合理。介入治療的死亡率穩(wěn)定在較低水平,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有所增加。
3.3 心律失常
根據(jù)2015 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網上注冊資料,2015 年植入起搏器約65 697 例, 比2014 年增長9.98%;起搏器適應證與2014 比較無明顯變化: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占51.1%,房室傳導阻滯占39.8%;雙腔起搏器占比近69%。
根據(jù)國家衛(wèi)計委網上注冊系統(tǒng)的資料統(tǒng)計,近年來心臟轉復律除顫器(ICD)植入量呈持續(xù)增長趨勢,年增長率保持在10% 以上,2013、2014、2015年增長率分別為22.9%、10.3% 和18.3%。2015 年植入ICD 2759 例,ICD 單腔和雙腔的比例與2014年相似,單腔ICD 占67.1%,雙腔ICD 占32.9%;ICD 用于二級預防占58.0%,一級預防占42.0%。
2015 年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 2 986 例,較2014 年增長8.4%。CRT-D 占57%,CRT-P 占45%。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牽頭的多中心研究總結了全國97 家醫(yī)院植入的具有家庭監(jiān)測功能的CRT 患者73 例,隨訪6 個月發(fā)現(xiàn)92.7% 的患者可見異常報警事件,包括85% 的疾病相關事件和15%的系統(tǒng)相關事件,早于3 個月和6 個月門診隨訪時發(fā)現(xiàn)相應事件的時間。
自2010 年導管消融手術持續(xù)迅猛增長,年增長率13.5%~17.5%,2015 年射頻消融手術量11.1 萬例。
2004 年在中國10 個不同地區(qū)(4 個城鎮(zhèn)和6 個農村地區(qū))的調查顯示,35~59 歲人群房顫患病率為0.42%,60 歲以上人群為1.83%,年齡性別校正后患病率為0.77%(男性0.78%,女性0.76%)[20]。
3.4 心力衰竭
中國10 省市20 個城市和農村的15 518 人的調查顯示,2000 年中國35~74 歲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1.4%)高于南方(0.5%),城市(1.1%)高于農村(0.8%)。心力衰竭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加顯著上升[21]。
回顧性研究顯示心力衰竭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牽頭進行的中國心力衰竭患者注冊登記研究(China-HF)[22] 對2012~2014年88 家醫(yī)院8 516 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分析顯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為5.3%。宣武醫(yī)院對2005~2011 年共1 198 例在急診因急性心力衰竭搶救患者的臨床資料的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急診急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為9.6%(115 例),其中63.5%(73 例)在24 h 內死亡,80.9%(93 例)在48 h 內死亡。
中國心力衰竭注冊登記研究的初步結果:目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齡(66±15)歲,呈上升趨勢,54.5% 為男性,紐約心臟協(xié)會心功能Ⅲ ~ Ⅳ級占84.7%。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癥構成發(fā)生明顯變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壓(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腎臟?。?9.7%)成為主要合并癥。感染仍是心力衰竭發(fā)作的首要原因,占45.9%,其次為勞累或應激反應(26.0%)以及心肌缺血(23.1%)。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劑的使用率變化不明顯,地高辛的使用率(26.1%)受國際臨床研究的影響呈下降趨勢,ARB(24.6%)、醛固酮受體拮抗劑(55.4%)及β 受體阻滯劑(50.6%)的使用率明顯上升。
3.5 肺血管病
2007 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3],40 歲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的患病率為8.2%,農村為8.8%,城市為7.8%。男性高于女性(12.4% vs5.1%),估算全國有4 300 萬例COPD 患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對死亡率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COPD 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2012 年COPD 的死亡率從105.1/10 萬降至73.7/10 萬。
全國肺栓塞防治項目[24] 對1997~2008 年全國60 多家三甲醫(yī)院的肺栓塞患者進行了登記注冊研究,在16 972 182 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發(fā)生率為0.1%。
1989~2008 年在北京安貞醫(yī)院診治的504 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CTEPH)患者中,中央型CTEPH 患者行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外科治療的長期生存率(10 年生存率為94.60%,15 年生存率為90.96%)顯著優(yōu)于內科藥物治療(10 年生存率為81.4%,15 年生存率為56.43%),周圍型CTEPH 患者兩種治療之間的長期生存率無顯著差別[25]。
3.6 心血管外科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是中國心血管外科最重要的術式之一,年手術量約為4 萬例。由于人口老齡化,各類危險因素的逐漸發(fā)展,中國年CABG 量正以10% 的速度逐年遞增,增速明顯快于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未來可能成為中國心臟外科最為主要的術式。中國約60% 的單純CABG 是在非體外循環(huán)支持下進行的,而西方僅為20% 左右。中國大型心臟中心的單純CABG 的總死亡率為1.9%,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4%。2010 年以前中國單純CABG 的死亡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都明顯高于美國,但隨著中國手術質量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這種差異已經消失,中美兩國在CABG 死亡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已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心臟瓣膜手術:中國心臟瓣膜病的病因主要為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較為年輕,合并癥較少。但隨著人口老齡化,中國心臟瓣膜手術患者平均年齡正在增大,相應的危險因素也將增多。
中國大陸因先天缺陷致5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調查[26]:中國大陸因先天性缺陷(Congenital nomalies,CA)致5 歲以下兒童死亡(Under-5-YearsChild Mortality,U5M)的死亡率(CA-specific U5MR)已經從1996 年的407.7/10 萬活產兒降低到2013 年的217.4/10 萬活產兒;但CA 致U5M 在總U5M 占比卻從1996 年的9.2% 升高到了2013 年的18.1%。2015 年中國大陸367 家醫(yī)院共完成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28 625 例,較2014 年下降4.5%。
3.7 慢性腎臟病
2009 年9 月~2010 年9 月在13 個省市47 204名18 歲以上的成人中進行的中國慢性腎臟?。–KD)調查結果表明[27],CKD 患病率為10.8%,其中,以eGFR60 ml/(min·1.73 m2)診斷的患病率為1.7%,而以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30 mg/g 診斷的患病率為9.4%。推算中國有CKD 患者近1.2 億。
3.8 外周動脈疾病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EA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調查其患病率所采用的診斷方法包括間歇性跛行問卷表、踝臂指數(shù)( ABI)及脈搏波傳導速度(PWV)等無創(chuàng)方法。LEAD 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北京萬壽路地區(qū)老年居民中LEAD 的患病率約為16.4%,糖尿病或代謝綜合征人群約為19.4%~24.1%,高血壓人群9.0%~27.5%,社區(qū)自然人群為3.04%。LEAD 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均增加LEAD患病的危險性。30% 的腦血管病患者、25% 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并存LEAD[28]。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褐忻绤f(xié)作研究隊列和多省市隊列橫斷面調查2 681 人的結果顯示[29],年齡43~81 歲組頸動脈超聲斑塊的檢出率為60.3%(男性66.7%, 女性56.2%);頸動脈斑塊分布主要在頸動脈膨大部;不同年齡組的檢出率:55 歲組為53%,55~69 歲組64%~69%,70~74 歲組79%, 而≥ 75 歲組則為80%。
腎血管疾?。号_灣全民健康保險數(shù)據(jù)庫(2 300萬人)2000~2008 年間共診斷腎血管疾病(絕大部分是腎動脈狹窄)患者14 025 例,罹患率6.69 人/10萬人年,且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多,其中45~64 歲中年人為10.56 人/10 萬人年,65 歲以上老年人達到27.03 人/10 萬人年??傮w上,其罹患率呈逐年下降趨勢,這與臺灣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控制率相吻合[30]。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1999~2014 年2 047例患者的資料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腎動脈狹窄占81.5%,40 歲以上患者中,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已經占所有病因的94.7%。而在1990 年前,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僅占28.9%[31]。
4 心血管病社區(qū)防治
心血管病社區(qū)防治工作概況:1969 年阜外醫(yī)院在首都鋼鐵公司開展的CVD 人群防治是中國第一個人群防治工作的典范,控制高血壓可降低50% 的腦卒中風險。40 多年來,CVD 社區(qū)防治已逐步由點及面地向政府主導的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綜合防治方向發(fā)展。
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13,14]: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始于20 世紀80 年代,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生活方式干預預防糖尿病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調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現(xiàn)狀、自然病程并重點評估生活方式干預是否能預防糖尿病。6年生活方式干預結果顯示,生活方式干預組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比對照組下降33%~46%,在世界上首次證明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
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有著長期的后效應,6 年積極干預結束之后的14 年期間,依然降低糖尿病發(fā)生風險43%。干預組發(fā)生糖尿病時間比對照組平均推遲3.6 年。
20 年后隨訪發(fā)現(xiàn),與糖尿病相關的嚴重視網膜病變在對照組的累計發(fā)生率是16.2%,而干預組為9.2%,在世界上首次證明簡單的生活方式干預使威脅視力的嚴重視網膜病變(激光治療和失明)發(fā)生風險下降47%。
23 年后隨訪發(fā)現(xiàn),對照組CVD 累計死亡率是19.6%、全因死亡率38.4%、糖尿病發(fā)生率89.9%;而生活方式干預組CVD 累計死亡率是11.9%、全因死亡28.1%、糖尿病發(fā)生率72.6%;在世界首次發(fā)現(xiàn),與未接受生活方式干預者相比,接受生活方式干預的受試者隨訪23 年間CVD 死亡降低了41%、全因死亡降低了29%、新發(fā)糖尿病風險降低了45%,差別均達到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
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在全世界掀起了10年糖尿病預防的熱潮。隨后美國、芬蘭、日本和印度相繼報告了各自研究的結果。證實生活方式干預在世界各國都是有效的。大慶研究與美國、芬蘭的研究一起被稱為世界糖尿病一級預防研究的里程碑。大慶研究在同類研究中開始最早(比國外同類研究早8~10 年)、樣本量居第二、歷時最長(23 年,國外3~5 年)。由此奠定了中國糖尿病預防研究在世界糖尿病預防領域的領跑地位。
5 心腦血管病醫(yī)療與費用[2]
自1980 年以來,中國醫(yī)院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出院人次數(shù)就在不斷增加。尤其是2000 年以后,呈現(xiàn)加速上升的趨勢;心腦血管病住院總費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 年至今,年均增長速度遠高于GDP 增速。而這種增長主要來自住院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不合理用藥占比長期居高不下。
5.1 心腦血管病出院人數(shù)及變化趨勢
2015 年中國醫(yī)院心腦血管病出院總人次數(shù)為1 887.72 萬人次,占同期出院總人次數(shù)12.87%;其中,心血管病占6.61%,腦血管病占6.25%。
心腦血管病出院人次數(shù)中,以IHD 和腦梗死為主,分別占36.20%和30.27%;其余依次為高血壓、顱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另外,2015 年糖尿病出院人次數(shù)為334.43 萬人次。
1980~2015 年間,中國心腦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數(shù)年均增速為9.96%,快于同期出院總人次數(shù)的年均增速(6.27%)。心腦血管病中各病種年均增速排位為腦梗死(12.16%)、IHD(11.52%)、AMI(10.36%)、顱內出血(9.60%)、高血壓(7.94%)、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腎臟?。?.90%)、風濕性心臟病(1.36%)。1980~2015 年間,糖尿病年均增速為13.88%。
5.2 心腦血管病住院費用
2015 年心腦血管疾病的住院費用中,AMI 為153.40 億元,顱內出血為231.99 億元,腦梗死為524.26 億元(圖9);扣除物價因素的影響,自2004年以來,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0.13%、18.06%和23.47%。
AMI 的次均住院費用為25 454.00 元,顱內出血為17 128.3 元,腦梗死為9 174.2 元(圖10);扣除物價因素的影響,自2004 年以來,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8.01%、6.54%和2.73%。